何谓 “为母则智”
【留美学子】 第 1018 期
纯粹教育! 仰望星空、脚踏实地!
【留美学子】导语:
原生家庭的亲子教育不易,重组家庭亲子教育就更难,湖南作家、家庭教育讲师闫玉兰的新书《温暖的爱,幸福的家》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真实故事,透过非亲生女儿及亲生儿子的改变过程和教育历程,介绍讲解家庭教育的实战方法,有爱还要有智慧,让人在深深的感动之中受益。
本文是刘红林教授见到作者本人,然后在阅读了她的书之后,写下了此篇 “温暖的家” 是怎样炼成的? 见证了“有爱有善有诚, 亲子不必亲身”的历程。
继母的日子也可以这样的开始
始于浙江大学的一个学术研讨会上
金秋十月,我在浙江大学的一个学术研讨会上认识了闫玉兰。我担任她发言的那个组的讲评。在华文文学研究领域活动多年,我对大部分与会者都很熟悉,闫玉兰等少数人是新面孔。为了做好讲评,便事先看了下她的论文。
她是位作家,代表北美文心社来参加会议。她的论文不仅阐述了北美文心社16年来社团及社员的文学成就,还从个人的角度,谈了文学爱好及文学社团对她和家人的心灵引导。她把文学融入教育的范畴,把教育融入精神高地,在文学的园地与女儿一起学习,用爱心,用文学,重塑了她的品格,使女儿健康长大,成为一个各方面都很出色的人才,成为贤妻良母。她一家还上过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节目,她们的故事,感动了主持人崔永元,感动了现场即电视机前的观众……
闫玉兰的论文,深深地触动了我。我对她的发言充满了期待。
次日的研讨会上,由于发言的人多,时间不够,每个发言者都只能简介论文在规定的12分钟之内,闫玉兰用大部分的时间介绍社团,仅用少量的时间讲到了自己,但她声情并茂家教故事,一下子就抓住了听众的心,让大家感动不己。她带来清华大学出版社为她出版的新书《温暖的爱幸福的家》,她的教育经历和理念,她改变孩子的智慧和方法都写在其中。我很感兴趣,当即要了一本。
回到所里,我抽时间一口气读完这本书,心中感到深深的震撼。因我的家族上一代的女性长辈们,文化水平都不低,但或因为内战、或因为解放后的政治运动,基本上都离过婚,然后又都重组家庭。我见多了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的战争。
我的一位姨父,总是唠唠叨叨指责继女的种种不是,我姨妈护女心切,两口子吵闹不休,还得请他们婚姻的介绍人出来调解。直到我表妹去随其生父生活,老两口才算消停。但据表妹说,她的继母虽然不骂她,却是冷漠以对,她在那个家庭中也很难容身。在哪里,都没有她自己的家。这种父母健在儿女却没有家的现象,在重组家庭中是常见的。我们常听到继子女们哭诉继父母们对他们的虐待,或者继父母抱怨继子女的刁钻难缠。在我印象中,继父母与继子女的关系,比婆媳关系还要难处。
读了闫玉兰的书却恍然,原来也有幸福的重组家庭,孩子完全可以改变可以带亲。可能会有人说,闫玉兰幸运,遇上了好孩子。但了解她家情况的人知道,她进门时已9岁的女儿可是个难缠的主儿,对父亲的再婚,对继母的到来,都是强烈地排斥。两口子的结婚照不敢挂,不敢交谈。女儿在家时,夫妻俩说句话都像地下党接头。
女儿习惯了命令别人替她服务,有时候闫玉兰在厨房里忙得不可开交,或者伏案工作,女儿大喊大叫地召唤,她放下手头的事,急忙地跑来,原来女儿只是要喝杯水。女儿对父亲很崇拜依赖,但也不懂尊重,每当父亲帮她复习功课,父女常是高声吵架的状态。
闫玉兰认为没有改变不了的孩子,只有不会改变的家长,她的做法是,在最初女儿对她强烈抵触阶段,小心地顺从女儿,凡是能刺激到女儿的一切事都不做,一切话都不说,精心照料好女儿的吃穿住行,把爱美的女儿打扮美丽,让她渐渐解开心结,然后再慢慢引导,方法多样,不仅是讲故事,把道理隐藏在故事中,寓教于乐;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则。要转变女儿遇事大喊大叫的坏习惯,她就在家里创造低声讲话的氛围;要想女儿懂感恩,尊重别人,她就以自己尊老爱幼的品德做好表率。
家境不好,可家里有点好东西,先紧着婆婆、女儿吃用。她自己的亲生儿子放后边。帮助女儿改变缺点,她研究了一个备课谈话法,非常温暖又富有成效,百分百成功。她以身作则培养女儿读书习惯,下班回家忙完家务,总是伏案读书写作。这一点也深深地影响了女儿,让女儿敬佩,女儿还悄悄地画了一幅画,就是妈妈伏案的背影。在闫玉兰的教育理念中,首先要赢得孩子的尊重,才有资格希望孩子听话。闫玉兰的儿子也同样优秀,正是得益于妈妈这样的言传身教。
闫玉兰对女儿品格重塑榜样引领的做法,值得所有父母的效仿,并不仅仅是再婚父母需要效仿,原生家庭父母更应该学习,亲生父母对儿女溺爱放任更是毁掉孩子。不少重组家庭孩子的缺点往往是在原生家庭里生成的。在家庭教育方面,原生家庭与特殊家庭的有很多共性,只是后者更复杂。原生家庭的问题更普遍更难纠。
我一个朋友说她小姑子的女儿,20岁了,还不会自己吃鱼,得父母把鱼刺挑光她才吃。上了大学,每周打的回家,都带着一大包脏衣服包括内衣裤回来让父母洗。最过分的是有一年暑假,全家三口人去九寨沟旅游,在黄龙有段山路要爬,姑娘觉得累,要她爸爸背着。黄龙海拔5000多米,高原反应很厉害,年近50的父亲自顾不暇,如果背上百十来斤重的女儿,估计老命就交待在那里了。
老爸没有答应女儿的要求,20岁的女大学生居然当众又哭又闹。以此看来,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多么的重要。所以,闫玉兰的女儿亲自为妈妈的书《温暖的爱,幸福的家》写了序。她一直说:“是妈妈改变了我,没有妈妈就没有我的今天。“是的,如果不是闫玉兰进入了这个家庭,又或者女儿的亲生父母没有离婚,女儿的品德不一定能像今天这样优秀。
常听到一些人谈到自己的孩子是“生就的骨头长就的肉”,没有办法去改变。闫玉兰透过《温暖的爱,幸福的家》这本书,想要告诉天下父母的是,没有天生的“坏孩子”,孩子好不好,看父母是不是智慧地用心教育。教育方法对头,孩子们的问题不论有多大,都能够“拨乱反正”。
闫玉兰与女儿相遇时,自己并没有生育过,并不是个有经验的妈妈。她能采取正确的方法教育女儿,完全是她的善良和爱心启迪了她的智慧。一般的男女在相亲时,听说对方有孩子,最常见的是排斥心理,要求继子女跟对方的前任或老人生活,不要搅和进自己夫妻之间。
闫玉兰则相反,她感觉是自己不受十月怀胎之苦,不经育幼的辛劳,一下子有了这么漂亮的9岁女儿,欣喜地感恩上天。她能处处设身处地地为女儿着想,从女儿的角度审视自己的作为,每说一句话,都要在心里过滤几遍,生怕伤到女儿,等到时机成熟再适时地引导,正是因为她深爱着女儿。她虽然夫妻恩爱,但并不是寻常人所以为的“爱屋及乌”,她是真真实实、完完全全爱着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女孩。
当然也不只爱女儿,她对父母公婆、兄弟姐妹、街坊四邻、乃至儿女的学校老师、同学,付出的也都是一颗爱心、感恩心,她也感受到人们对她的爱与善意,得到过许多帮助。这样有爱又能以爱回报的大德,才是她教育成功、做人成功的根本。
《温暖的爱,幸福的家》是一本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佳作。作者用她恬淡的文字,记录了她们母女共同成长的心路历程和人生感悟。它有当时看挺纠结,如今看很温暖的回忆;有情感真挚充满爱的书写:有从亲身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似浅实深的育儿道理,满满的都是正能量,相信读者能从中得到教益。
换个角度看,作者如果想把它写成一部纪实小说,道理就不能直接讲出来。要讲故事,讲自己夫妻母女间所发生的故事。要有开端,有发展,有高潮,有矛盾,有情节,有细节,把笔触落在人物的形象塑造上,突出每一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。把道理蕴藏在曲折的情节发展、人物的对话及心理活动中。比如,可从结婚写起,婚前的事情可以通过新娘的倒叙交待,婚后的一切可以按时间顺序展开,当然也有其它的写法。
作者简介:
右为本文作者,刘红林女士,
左为《温暖的爱 幸福的家》的作者闫玉兰
刘红林女士,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,兼职《世界华文文学论坛》主编。主要从事台港澳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,著有《日据时期台湾新文学风貌》、《台湾女性主义文学新论》,合著《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史》、《中国新诗诗艺品鉴》、《百年中华文学史论》、《月是故乡明——台湾大陆籍作家研究》等。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级项目各一项,参与多项,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。
延伸阅读链接
前期发表
部分教育相关文章链接
【陈屹视线 - 世界名校之路之三】当命运给你一个低门槛,如何挑战“权威”
【留美学子】的 读者文摘
第 1018 期 原创精选 篇篇出彩
仰望星空、脚踏实地